还需要和单位签劳动合同吗?首先,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管理概要合同管理范文(7篇精选)随着法律观念的日益普及,合同在很多场合都是不可或缺的,签订合同也是避免纠纷的最佳方式之一,企业违规了,即使是私企也要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养老保险,现在你要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人力资源管理必用表格大全的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人员表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1企业规划1.1.1在职人员信息统计表1.1.2年度人员结构对比表1.1.3年度人员需求预测汇总表1.1.4年度人员增减表1.1.5年度人员增减汇总表1.1.6年度人力资源规划表1.1.7企业人员流动指标1.1.8人力资源状况。员工离职数据分析表1.2员工规划1.2.1员工个人技能问卷1.2.2员工职业生涯自评表1.2.3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1.2.4员工职业生涯目标流程表第二章员工招聘与选拔2.1年度招聘计划2.1.1年度招聘计划审批表2.1.2年度招聘费用预算审批2.1.3年度招聘渠道汇总2.1.1。招聘渠道效果评估表2.2招聘实施2.2.1招聘申请表2.2.2招聘工作计划表2.2.3内部员工竞聘申请表2.2.4竞聘结果及审批表2.2.5面试邀请函2.2.6应聘人员签到表2.2.7职位申请表2.2.8面试性格测试2.2.9面试问题汇总2.2
2、公司裁员的合法流程
一、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提供生产经营情况;二是提出裁员计划,包括:被裁人员名单、裁员时间和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法规和集体合同规定的对被裁人员的经济补偿措施;三、征求工会或全体员工对裁员方案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四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方案和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第五,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员计划,与被裁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员证明。
企业最好在做出裁员决定的同时,足额支付被裁员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下岗人员完成交接当日,应当依法一次性全额支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还要支付伤残津贴、抚恤金等法律费用;企业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为下岗人员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并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待遇申领手续和转移手续。
3、…八年以来老板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务合同,也一直没?
朋友,你已经八年没签劳动合同了。至少你有错。当然,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首先,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次,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法缴纳养老金。你老板辞职了,建议你咨询专业人士,那里会更清楚。企业违规了,即使是私企也要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养老保险。现在你要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金宝社保台账怎么做?
如何在金宝项目续保成为新的被保险人?问你的代理如何注销东莞金宝提供的社保?1.社保只能中断转出,不能注销:当事人与原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应在当地社保系统上申请“社保中断”申报,及时为离职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2.职工辞职后,应到社保关系所在地的社保部门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并随劳动合同解除办理社保关系转出手续;3.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 (一)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并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失业人员凭本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三)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
5、合同管理工作总结
合同管理范文(7篇精选)随着法律观念的日益普及,合同在很多场合都是不可或缺的,签订合同也是避免纠纷的最佳方式之一。我相信很多朋友对于拟签的合同都很苦恼。以下是我整理的合同管理总结范文(7篇精选文章)。欢迎分享。合同管理概述1“守合同、重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是开拓创新的基础,是企业长期战斗不消失的根本。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20xx年来,xxx有限公司在市国资委、市工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公司领导班子的重视和带动下,坚持不懈地抓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在全公司范围内,构成了一个很好地学习和运用合同法的局面。一是充分利用海外培训、集中学习、在线教育等形式集中学习。
6、挂靠单位交纳养老保险,那还需要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吗?
养老保险,挂靠单位,需要找接收单位,然后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缴纳的费用会高于个人缴纳的费用。1、挂靠单位缴纳社保,费用肯定多,负担相当大,如果不考虑生育保险,完全没有必要缴纳。2.对于城镇户口,可以在户口所在地以个人方式缴纳社保,持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到当地社保中心办理缴纳手续,一般缴纳养老和医疗,缴费基数可根据不同档次确定(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左右),比例一般为养老20%左右,医疗8%左右。